媒体报道 | “做中国3D视觉的康耐视”

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市场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增速超过 46.79%。其中,2D 视觉市场规模约为126.65 亿元,3D 视觉市场约为11.51 亿元。

GGII 预测,至 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360 亿元,其中,3D 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100 亿元。

市场广阔,不断涌入的玩家,为旧战场带来新战事。我国工业视觉企业数量每年以超过 13%的增速增长。截至 2021 年底,中国机器视觉企业共有 854 家。

越来越拥挤的赛道,资本介入,应用场景渗透率低,公司定位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资本力量:利>弊 OR 弊>利?

2022年,资本寒冬悄然而至,在各行各业的一片哀嚎中,3D视觉却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在资本的推动下,市场上一些新品牌开始崛起,也有一些老玩家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拿下一个又一个大额融资。

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机器视觉领域发生融资事件18起,无论是图漾科技、梅卡曼德、灵西机器人、深视智能,还是视比特机器人、星猿哲、宁波翌视、上海感图、广东科视、厦门特仪等均在今年接连披露大额融资。同时,凌云光、奥比中光也相继上市。

3D视觉赛道被拉升到一个新的热度。

与此同时,随着3D视觉市场规模的扩大,大部分本土厂商出现了“两手抓”的情况,既要做产品,同时还要做集成。

在图漾科技CEO费浙平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在资本的推动下,部分企业无法坚持既定的商业模式,缺乏战略定力,不断摇摆导致的困境。”

在此情况下,谈盈利似乎是一个阶段性的伪命题,国内3D视觉本土厂商中实现正向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

不盈利就意味着没有钱去攻占市场,而资本的“供养”刚好可以解决玩家们的燃眉之急。在他们看来,现阶段资本的存在还是利大于弊,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快速推动3D视觉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吸引优质人才进入,拓展业务。

不过,也有少部分玩家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资本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放大。

费浙平分析,资本的力量,主要价值应当在于帮助初创企业的成长以及技术创新的实现和落地,但现在有不少企业在资本的过度干涉下,开始影响到自身商业模式及市场战略的实施,这显然是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新投技术的机构,对于机器视觉乃至整个智能制造行业的客观规律有着错误的认知,由此导致了对企业的不当干涉和动作变形。

“按照中国的市场规律来看,健康的市场环境下,机器视觉行业会有至少50家以上市值100亿的公司。但有些投资机构认为,这个市场上应该只有两三家市值超千亿的公司。”

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这种格局和想法显然非常互联网化,并不适用机器视觉乃至任何一个工业技术市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与2D视觉成熟的市场相比,3D视觉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从尝鲜到普及,3D视觉还需要越过一道道鸿沟。

这就意味着,3D视觉市场的推动,需要聚众合之力,让3D视觉的技术和产品更加成熟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极为考验3D视觉的玩家对于资本的把控能力。

 

3D视觉的未来增量市场在于商业场景

3D市场格局未定,对于破局的关键,玩家们认为,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企业还是要走出差异化,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做出标杆,形成聚集效应。

不过,据高工机器人了解,在落地场景上大部分的玩家还是聚焦工业场景。但当前,3D视觉在工业场景的渗透率仍然有限,在工业产线上,大部分产线设备都是非标定制,并不需要视觉。当然随着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比例的提升,3D视觉的渗透率和发展速度在接下去几年里将确定地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

对于一般的工业集成商而言,这样一个市场显然已经够大,但从图漾科技看来,他们的机会远不止于此。

“工业和自动化是我们发展的第一条增长曲线,这将帮助我们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但作为把‘3D机器视觉无处不在’作为愿景的一家核心零部件企业,我们认为3D机器视觉的应用市场远不止于此,未来3D视觉更大的增量市场机会在于走出工厂、走向商业场景,这将构成我们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在费浙平看来,工业场景中视觉渗透率低的原因除了非标和成本外,实际应用还受到生产工艺技术的限制,这就导致了3D视觉在工业场景的渗透率可能只会在10%左右,但在商业场景则正好相反,需要3D视觉+机器人可以完成柔性化的动作,譬如泡咖啡、泡茶、炒菜等,其渗透率可以达到90%,甚至更高。

目前,在所有的工业机器人品类中,协作机器人是增长最快的机器人细分赛道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呈翻倍增长达18623台,同比增长87.62%%。

在非工业场景,协作机器人的应用也最为广泛,可以应用在餐饮、教育、大健康等各种商业场景。为了让协作机器人更精准的把握物品的抓取,协作机器人+3D视觉的组合也开始在商业场景崭露头角,两者的强强搭配能更好的助力双方在商业场景的落地。

“我们特别看好3D视觉+协作机器人的发展路线,这个组合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场景当中,这也是我们的投资人和像绿的谐波这样的产业股东们的共同看法,目前我们正在拥有同样愿景的众多机器人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这方面的技术合作。”费浙平透露。

 

立下Flag,要成为中国3D视觉的康耐视

众所周知,中国的机器视觉起步较晚,与国外同行相比仍有差距,视觉系统领域长期由基恩士、康耐视等厂商主导。

基恩士成立于1974年,康耐视成立于1981年,他们在产品技术和应用开发两个技术层面上的长期积累,使得后起之秀在短时间难以赶上。

基恩士和康耐视的成功,让视觉领域的玩家更加确定机器视觉是一个赚钱的热门赛道。部分玩家雄心壮志,想参考两家巨头的崛起之路,找到公司发展的方向。

图漾科技对标的就是康耐视,费浙平不止一次的表示,图漾科技在经营模式上想做一家3D版本的康耐视。

康耐视是一家纯粹做产品的公司,包括工业相机和软件平台两大产品,迄今已经销售了90多万套基于视觉的产品。2021财报显示,康耐视归母净利润为2.80亿美元,同比增长58.86%;营收为10.37亿美元,同比上涨27.88%。 

 

图漾科技认为,如果想复制两大巨头的成功,从产品层面和业务布局上对标更加实际。

费浙平表示:“在业务模式上和产品形态上,3D视觉和2D视觉没有理由不一样,当行业规模成熟后,3D视觉的领先企业也一定是同时掌握硬件和平台软件的,这就是我们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又必须要遵循客观产业现状,目前图漾科技是以硬件+众多行业解决方案软件的形式在服务客户。软件平台的成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今年已经正式发布了第一个版本,不到半年时间已经拥有了近150家客户,正处在早期普及的过程当中,发展势头很好,有望成为像VisionPro一样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生态系统。”

与其他寻求落地场景后再来研发产品的玩家不同的是,图漾科技定位是核心零部件企业,在费浙平看来,核心零部件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的产品和市场判断能力,“因为对产品而言,从概念到开发到落地,需要1-2年的时间来完成。”

在验证的过程中,图漾科技认为,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最基础逻辑——性价比。

故而,从成立以来,图漾科技专注于为工业和行业应用提供高性价比的3D工业相机和配套软件方案。

(Robot Vision Suite)

在软件平台方面,图漾科技今年5月份发布了一款“机器人+3D视觉”软件开发平台Robot Vision Suite,包含了大量的2D/3D视觉算法库、机器人运动规划库、手眼标定、机器人运动模拟仿真工具等完整功能,方便用户快速实现物体识别和分割、机器人引导、运动规划和手眼协同等应用开发,帮助集成商和开发者实现更多创新的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推动智能机器人和3D视觉的大规模普及化。

在硬件产品方面,目前,图漾科技基于双目散斑静态结构光和TOF两个技术平台,现已推出FM/FS、FM-IX、PM/PS、TM/TL共四个产品系列、共30多个产品型号的量产产品矩阵,满足工业自动化、工业测量、物流科技、商业应用和其他多种场景需求,已为500家+的客户提供了产品及服务。

费浙平透露:“下一步,图漾科技将在2022年Q4发布基于全新双目条纹动态结构光技术平台的相机新品,以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持续扩大应用范围。”

 

穿越特殊周期的迷雾

那些在大浪淘沙下,能够穿越行业周期的企业,恰恰是在行业低谷时期韬光养晦,做深做透产品和应用场景,不断发现问题,更新迭代,补齐短板,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

目前国内尚未出现类似基恩士和康耐视的视觉巨头,留给国内玩家奋起直追的空间还很广阔。如何屹立潮头,极为考验玩家的定力与前瞻性。尤其是受疫情、原材料、芯片等影响,大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也更加考验玩家深水笃行的耐力。

费浙平认为,每个行业都有周期属性,疫情可以看作是特殊的行业周期,只要企业拥有清晰的目标发展和战略定力,能够看清周期、对未来有确定的信心,那么在行业周期低谷中,企业反而更应该加大研发投入。

“原因很简单,对于以图漾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企业而言,从研发到量产,通常需要4-6个季度的时间,在低谷期完成的产品开发,才有可能在高峰期赶上好时候。工业行业和硬件产品的周期性规律一向如此,这种逆周期投资方法是国内外所有成功硬件公司成功的规律。”费浙平补充道。

“但这看起来很考验人性和企业的战略能力,所以很少有企业能做到,今年的疫情对我们的业务增长构成了很大压力,但是我们坚定地把今年的研发项目比去年增加了一半。”

显然,图漾对于后疫情的行业发展充满信心。